Swan (Mabie Todd) – 撿到無名氏(1935~)

梅比陶德(Mabie Todd)是我覺得鋼筆中,結構最複雜的鋼筆品牌。玩的人口不多,價格也不低。每次送來修,都讓我絞盡腦汁,真是要命…

IMG_1936▲本次的主角(上);書本上找到”可能”為同款的筆(下)

從外觀的檢查,可以看出,這一定是屬奇怪的上墨方式,且是我沒有看過的。筆主有提醒書上有這支筆的資訊。但我就是喜歡推敲,不想讓書本支配了我的想法。

Photo 13-1-6 下午10 53 59▲先做工具:三個凸的拆解工具

第一步,找筆身上有沒有什麼可以解體的途徑:

發現一:三個洞的內栓。若要完美的拆解,當然就是先造一把做稱手的工具。
結 果:賽璐珞脆化,內栓瞬間崩解了!!枉費我辛苦量身制作的工具,真不給面子。唯一的線索消失了。

IMG_6146▲發現筆管中段有一三個洞的栓(左);但經工具一拆,孔全崩了(右)

發現二:筆尾接合痕跡。老筆手工成份高,接合後都會在進行後修飾,所以接綘都很隱形,卻也經常是拆解的途徑。這個應是內管的旋上處,可是應是膠合了
結 果:鋸開!!在有把握把破壞的部份重造回來的基石上,我決定大刀闊斧,斬!。

IMG_6150▲又找到一個組合痕跡,就由這鋸開吧!

 終於拆開了,一般拆解後零件攤在眼前,大概就知到上墨原理了。這回真的傻眼了,有看沒有懂!?考倒我了!

IMG_6192▲這筆內部的怪東西還真多

手工味濃厚

發現這支筆的手工味很濃,有可能是支試製筆。鋸開筆尾可以看到內外管不是同心圓(下圖)。推想,是尾蓋鎖上時,因偏心而造成外觀不平整,所以只好再削切外管徑和尾蓋的外徑。另外是,墨囊固定用的轉軸,竟是2個圓片和2個短管,用不鏽鋼針串起來的);雖然串的很緊,但有耐心的話可以一個推出鋼針。這個我就一直想不通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得要這樣串,一體形並不難呀?還串的歪七扭八的咧。

IMG_6194

▲筆尾鋸開後發現內外管有偏掉(左);串燒式串起來的墨囊固定轉軸

翻書吧

"Mabie Todd in America"。這筆被歸在Final day的時期(梅比美廠解散時期)。併有一張該時期的結構圖和我倒出來的零件跟本和書上相差千里遠!書上有提到,final day公司發生搶品牌的問題,有許多設計圖都遺失了;原來是亂世,也許這支就是遺失的其中一種吧?或者是未開發完成的試製筆?

2003479▲翻書後找到該年代的結構圖,沒有半點眼熟的東西…#$%@

 改造容易復原難

結構原理上許多的矛盾,也讓我曾懷疑會不會是後人改造的?但鋸筆尾的過程中,材料都是賽璐珞,氣味、碎裂和質感也都很一致。所以最終我還是認定是原廠設定。這又讓我內心陷入掙扎,是要以原貎復原?還是改造?

原貎復原麻煩,要先理解上墨原理,重製零件時要考慮筆尾漏墨的問題…
改造容易,肚子裡的東西全丟掉,筆尾封起來改滴入式上墨就解決了。
這決定就要看我對修鋼筆這份工作的定義。修鋼筆被我歸類於業餘工作,因為我不想失去那份熱情,所以,跟他拼了!

扭轉墨囊上墨

零件內找到一些墨囊的殘渣,還有一條綿線?!零件回組後推測,應是屬於扭轉墨囊的上墨方式,也是梅比慣用的思路,見怪不怪。至於綿線?我猜是扭轉時,怕墨囊滑開而固定用的。

本來以為現代科技發達,應是用膠粘就可以省去綿線的麻煩了吧?沒想到,轉兩下就脫落了。本來又以為,只有下端有線線,上端沒有,是因為遺失了。沒想到,不管怎麼轉,就是只有下端會脫落,上端不會??看來有些情況,若沒有真的去實踐,果真和自己想像的大不同。

IMG_6235▲上下都是固定不轉動的,藉由上鈕內部的螺紋驅動中段零件

三個洞

這墨囊固定栓的製作又讓我掙扎了好幾下,沒事弄個三個洞幹麻!?對稱兩個洞不是很好做?三個等分的開孔就是麻煩的開始。

IMG_6250▲為了防止筆尾漏墨,我加了一個O環槽

IMG_6248

▲只是修復上墨問題,竟讓我製了三個東西,累死人了

swan carton▲內部零件卡通圖

 

上墨效率

原本內部吸管是配一支黑色Q形管,但因管路太長,上墨效率若不提昇,是無法用那麼長的管小。所以我又換了薄壁的墨囊。薄墨囊約按20下就可以灌滿,但對原廠的Q形黑管來說,單次吸水量還是太少。

又換了強力的點的彈簧,但也不行。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強化單次吸墨量的方式了。不然,很想裝上很炫的原裝Q管。

▲上墨效並不好。要閒閒有時間,是可以按個過隠;要忙碌中突然要補墨,會急死人。

 IMG_6259

▲這支筆的筆桿上並沒有印任何字,只有筆尖和筆蓋頂有Swan的標記

結語

順著前人的工法走了一趟,我個人是覺得這個上墨方式太繁複了~
站在製造者的角度評估:零件太多,細節太多,量產製造麻煩。
維修者的角度:內栓工具太罕見,製作不易。不過墨囊可以用軟橡皮管就好了,不用依賴進口的墨囊,不擔心斷貨。
使用者的角度:上墨效率不高;不過算是少見的上墨,還可以跟筆友炫耀一番。

在維修的過程中,我一直在”忠於原味或自行改造”的掙扎中。在基礎科學研究的領域中,也經常有這樣的決擇。改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但卻永遠學不到我們仍未能理解的真理;忠於原味,已經遺失的東西,我又怎知到真正的原來是怎樣?充其量我只能用推測的方式來說:應該是這樣吧?

我曾幾笑故宮博物院中的[雕橄欖核舟],是古人閒閒沒事時間太多,才能雕出這核舟。反觀現在,選擇太多選擇反而一事無成。輕易的放棄,可以逃避一時的壓力;但堅持到底,可以得到心理的滿足。那種滿足,就和吃到美味的東西一樣,口齒留香難以忘懷。當視野能穿透一切光鮮亮麗的迷惑,看見事情的本質時,就能堅定無畏的走到目地的。

分類: 鋼筆鑑賞, 維修技法,標籤: , , ,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在〈Swan (Mabie Todd) – 撿到無名氏(1935~)〉中有 4 則留言

  1. 小佩表示:

    一些維修師內心交戰,和碎碎唸。感謝您的耐心閱讀。

  2. 表示:

    一時興起,上網看看有沒有人在談筆記本用紙的差別,誤打誤撞連到您的部落格,又誤打誤撞地看到了這篇文章,很有趣,謝謝分享!

  3. Ming表示:

    您這篇文章真的是太棒了

    不過有點難懂
    得要多花點時間來消化阿

    謝謝分享

  4. 布萊恩表示:

    能透過維修體察老廠亂世的設計思維,真是太少見了。

發佈回覆給「Ming」的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